最新消息

子類别

文/鄧岱賢 第十六屆「海峽論壇」即將於今(2024)年6月15日在廈門舉辦主論壇,福建其餘各城市則在6月15日前後分別舉辦各式各樣的分論壇。每年「海峽論壇」以「擴大民間交流」、「深化融合發展」為主題,探討議題包括經貿、文化、教育、青年、宗教、婦女等,是兩岸參與人數最多、歷史最悠久、影響最深遠的民間交流最佳平台! 過去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臺灣民眾參與「海峽論壇」這個盛會,今年相信也不例外。兩岸同胞在主論壇與各個分論壇中,暢所欲言,交換彼此意見,有助於雙方增進瞭解,避免誤解,拉近彼此的心理距離,促進心靈契合,也對於兩岸和平穩定、繁榮發展有極大助益。 尤其是自2016年5月20日民進黨執政迄今,由於不承認「九二共識」,被中國大陸認為是破壞雙方政治互信基礎,導致兩岸關係惡化,海基、海協兩會制度性協商管道中斷,兩岸事務性首長會議與電話熱線也停擺,許多有關雙方交流合作所衍生的事項無法透過協商解決。 尤有甚者,今年5月20日民進黨繼續執政後,賴清德在就職演說中提出了邁向「台獨」路徑的「新兩國論」,國台辦發言人說嚴詞批判:頑固堅持「台獨」立場,大肆宣揚分裂謬論,煽動兩岸對立對抗,妄圖「倚外謀獨」、「以武謀獨」。使得兩岸關係走向更糟糕的境地。 大陸除了舉行環台軍事演習外,也阻止臺灣加入「世界衛生大會」(WHA),並對臺灣134個稅目產品,將自6月15日起中止「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」(ECFA)關稅減讓。這是繼今年1月1日對原產於台灣的丙烯、對二甲苯等12個稅目進口產品,中止適用ECFA協議稅率外,再次中止零關稅優惠。 面對兩岸緊張關係情勢逐步螺旋式高升,兩岸官方或官方授權的海基、海協兩會制度性協商管道早已中斷的情況下,只有靠民間交流來替代,「海峽論壇」就是兩岸民間交流最重要的平台。特別是臺灣工商業界非常期待兩岸經貿關係能回歸到「互利雙贏」的正常狀態,包括人員往來限制的鬆綁、航班、航點的恢復等。並且期待兩岸儘速排除「台獨」與外部勢力干涉,重新邁向和平穩定、經濟融合發展,恢復過去交流合作榮景,臺灣工商業界可以透過「海峽論壇」來表達心聲。 大陸在去(2023)年9月發布《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》,從尊重、關愛、造福台胞出發,突出「以通促融、以惠促融、以情促融」,為台胞台企全面融入福建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,必將進一步深化閩台兩地各領域融合發展,提供臺灣企業與人民更多的發展契機,許多臺灣企業與民眾也可以透過「海峽論壇」來實地了解其內容。 誠摯希望所有參加「海峽論壇」的民眾能表達臺灣人民希望兩岸和平,不要戰爭的心聲,透過這項活動溝通目前雙方緊急需要解決之事,讓兩岸關係能維持和平穩定,避免戰火威脅,讓雙方人員往來、航班、航點與經貿能恢復正常往來,持續經濟融合發展,特別是增進福進與臺灣的全方位交流合作。…
民進黨籍賴清德總統在520就職演說中提出「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」的「兩國互不隸屬」論點,不但違背中華民國憲法、增修條文與「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」,更引起了中國大陸舉行環台軍演,造成台海局勢空前緊張。 首先,就「兩國互不隸屬」而言,根據中華民國憲法、增修條文與「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」,堅持「一個中國」即「中華民國」;目前分為「臺灣地區」與「大陸地區」,兩岸人民分為「臺灣地區人民」與「大陸地區人民」;未來是要追求國家統一的。依照上述法律「兩岸關係」並非「兩國關係」。 賴總統提出的「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」,也就是「兩國互不隸屬」的主張,被外界解讀為「新兩國論」,完全不符憲法、增修條文與相關法律的規定,誠摯建議在野黨可以「申請釋憲」來制止這種主張。 其次,就「兩岸互不隸屬」而言,中華民國政府自1949年播遷來台後,有效「治權」地區為台澎金馬,雙方隔海分治,大陸從來沒有到台澎金馬地區駐軍、徵稅、實行任何政策,所以目前兩岸「治權」互不隸屬,也就是憲法增修條文中所說「臺灣地區」與「大陸地區」互不隸屬,是目前絕大多數臺灣同胞普遍認定的實際狀況。由歷次的臺灣民調可之「兩岸互不隸屬」得到大多數臺灣民眾的支持。 然而,政治人民千萬不要混淆是非,在做民調時題目用「支不支持兩岸互不隸屬?」,再用此民意支持度來做結論說:大多數民眾支持賴清德總統所提出的「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」主張,畢竟「兩國互不隸屬」完全不同於「兩岸互不隸屬」,做民調時一定要說清楚講明白。 眾所皆知,中華民國自從1949年播遷來後,就是維護臺灣民主制度與經濟發展的守護神,也是兩岸和平的最大公約數,只要捍衛中華民國,不主張「台獨」,兩岸維持和平、避免戰爭就可以維繫。如果主張「台獨」,如民進黨在1991年通過的「台獨黨綱」、1999年發表「台灣前途決議文」,2007年提出「正常國家決議文」,其終極目的是要將「中華民國」改為「台灣共和國」的「法理台獨」,那勢必將引爆兩岸戰爭。 過去在臺灣有政治人物主張「中華民國到臺灣」、「中華民國在臺灣」、「中華民國是臺灣」、「中華民國臺灣」、最後改為「臺灣」的台獨路徑圖。此次賴總統提出「中華民國臺灣」是主權獨立的國家,很明顯被外界認為是倒數第二的路徑,最終將改為「臺灣」,這也就是引起兩岸關係緊張的根本原因。 誠摯建議民進黨政府要恪遵憲法與法律,依憲、依法執政。臺灣是個自由民主社會,個人或個別政黨的政治理念固然應該被尊重,但要落實為實際政策時,就必須考慮到可行性與後果,「台獨」迄今無法實現已是不爭的事實,引發兩岸戰爭也是可以預見的,希望民進黨不要因為想實現台獨夢幻而使臺灣海峽成為殺戮戰場。 恪遵憲法,堅持「一個中國」-中華民國、堅持「兩岸關係」非「兩國關係」、不要再強調「兩國互不隸屬」主張,透過「擱置爭議」、「務實協商」、「交流合作」、「共創雙贏」,相信台海就能避免「台獨戰爭」,臺灣人民就能享有兩岸交流合作所帶來的和平紅利,避免生命財產安全受到戰爭的摧毀。 *作者為海峽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協會秘書長
【2024-05-31 15:46 聯合報/記者陳政錄/台北即時報導】 大陸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今(31日)公告,對台灣134個稅目產品中止ECFA關稅減讓,陸委會前副主委、海峽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協會(海貿會)會長高孔廉認為,從項目來看,此批中止對台灣中小傳產企業衝擊較大,可能造成產業萎縮進而影響就業,後續效應政府應持續關注。 高孔廉說,初步來看,此批大陸中止對台ECFA關稅減讓的項目中,以涉機械領域為主,佔約40多項,再來是石化、塑膠、紡織和車輛相關,大部分為傳統產業,與前一批集中在石化領域相比,這次規模明顯更大。 在此之下,高孔廉認為,儘管有一些紡織大廠、石化大廠已在大陸設廠,影響兩岸經貿金額有限,但對於台灣中小傳統產業來說,可能會有相當大的衝擊,甚至造成產業萎縮,進而衝擊就業等一系列效應。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(大陸所)所長劉孟俊也坦言,這次項目涉及範圍很大,也會對企業界造成一定的心理衝擊。他說,日前大陸國台辦主任宋濤在廣州出席活動時,陸方曾釋出訊息稱,有不亞於軍演的重要消息宣布,「相信就是今天這件事」。 不過,劉孟俊補充,除背後政治因素外,這波中止名單,很多項目如機械設備、紡織品、石化品等,跟大陸國家統計局列出當前大陸產能過剩的項目重疊,「實際上進口需求也不多」,加上大陸近幾年關稅也有所調降,若台灣業者能善用自身產品的特殊優勢,例如少量多樣、高值化和客製化等,在回到最惠國待遇稅率後,仍能保有一定競爭力。 但劉孟俊也提醒,在近年大陸推動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(RCEP)」下,其他國家的產品進口大陸朝零關稅發展,長久以往,後續效應還應審慎評估。 展望陸方未來可能作為,高孔廉說,陸方去年4月啟動對台貿易壁壘調查,今年1月也曾預告,研擬擴大中止ECFA早收清單關稅減讓,但我方一直沒有回應,以致今天公布第二批名單。在此之下,陸方將可能繼續循此模式,一項一項處理,如果兩岸關係再不改善,剩下將近四分之三的ECFA早收清單項目,都會有被中止關稅減讓的可能。
2024-05-10 00:26:08 前陸委會代理主委、海貿會會長高孔廉。(中評社 資料照) 中評社台北5月10日電(記者 楊騰凱)前陸委會代理主委、海貿會會長高孔廉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,大陸宣布開放福建居民到馬祖旅遊,接著可以開放福建居民到台灣旅遊,這就是一步步循序漸進的過程,大陸已經設計好開放陸客來台觀光的路徑圖,釋放了相當多的善意,就看賴清德能否給予回應。 高孔廉指出,這次馬英九與中國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等17位藍委接連訪問大陸,從高層次政治面,以及基層的實際執行層面,其實大陸方面釋放了相當多的善意,就看賴清德能否給予回應。 高孔廉為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企業管理博士,曾任政治大學企管所教授、陸委會代理主委、陸委會副主委、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,現為海峽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協會(海貿會)會長。海貿會為前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所創,目的是推動兩岸經貿、文化交流合作,高孔廉2019年出任會長。 經過馬英九、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訪問大陸帶回善意,是否使得賴清德520上任後ECFA中斷的疑慮降低? 高孔廉表示,去年中國大陸宣布對台灣進行貿易壁壘調查,並宣布取消台灣12項石化產品的關稅優惠,甚至還課徵反傾銷稅,這等於就是對貿易壁壘的制裁。然而那一波制裁過後,也經過了1月13日大選結果出爐,民進黨賴清德當選,如果是國民黨當選,大陸方面也許就不會再採取更多制裁動作,可是1月13日一路到現在,大陸沒有新增任何制裁措施,包括涉及ECFA的項目也都沒有被制裁,這點完全出乎他的意料。…
2024年2月22日,本會假美福飯店9樓萬福廳舉辦「第六屆第五次理監事會議暨暨第六屆第三次會員大會」。
記者任以芳/北京報導 今年元旦起大陸中止ECFA早收清單與石化相關的12項減讓關稅,昨9日商務部釋出消息研擬中止農漁、機械、汽車零配件、以及紡織等產品減讓關稅。曾參與協商ECFA的前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先前接受《東森新媒體ETtoday》記者訪問曾警示,鋼鐵、化纖將是下一波制裁目標。高孔廉再次受訪則擔憂,如果大陸同時出手制裁上述項目,將高達100多項產品受影響,衝擊將十分巨大。 大陸商務部去年12月21日公告認定台灣對大陸存在貿易壁壘,宣佈今年1月1日起暫停《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》(ECFA)12個稅目產品的協定稅率,按現行有關規定執行。被終止減讓12項產品,丙烯、1,3-丁二烯、異戊二烯、鄰二甲苯、間二甲苯、對二甲苯、混合二甲苯異構體、十二烷基苯、氯仿(三氯甲烷)、氯乙烯、初級形狀的乙烯-丙烯共聚物(乙丙橡膠)、其他初級形狀的烯烴聚合物。 台灣大選前四天,大陸方面再次釋出不利於兩岸經貿的消息,大陸商務部昨9日消息指出,自公告發布以來,民進黨當局未採取任何有效措施,取消對大陸的貿易限制,反而搞政治操弄,企圖栽贓甩鍋、迴避責任。有關部門正依據ECFA相關條款和有關政策法規,研究進一步採取中止ECFA早期收穫農漁、機械、汽車零配件、紡織等產品關稅減讓等措施。 早在半個月前,曾參與協商ECFA的高孔廉接受《東森新媒體ETtoday》記者訪問「陸報復制裁「鋼鐵」列下一波名單? 高孔廉:台灣產業會痛」,他嚴肅預警,接下來化纖、鋼鐵可能是大陸下波制裁項目,台灣產業痛感會更加強烈! 高孔廉再次接受訪問指出,一點都不意外,大陸可能會進行第二波制裁。「就算沒有具體說有哪些項目,只是說他會做而已。我早就講了,大陸本來就會做,之後會有第二批、第三批。」 大陸商務部也清楚點出即將制裁項目,高孔廉也高度提醒,「機械、紡織、運輸工具被制裁可能性極高,也包含一些農漁產品輸陸佔比較少,其他產業影響還是比較大。」 「目前ECFA早收清單是539項,大陸一開始先限制12項,比例很低,目前只是停止關稅,沒有禁止台灣商品出口大陸。」高孔廉也進一步分析,「假設大陸依照上述項目進行制裁,以比例來算,台灣受衝擊的商品將多達100多項,佔比超過1/4,影響很可觀,光是化纖產品一年都是數億以上(美元)的出口量。」 依照台灣方面指定《大陸物品不准許輸入項目匯總表》,目前台灣共禁止輸入2460項大陸物品。高孔廉重申指出,「兩岸關係不好,你(民進黨)限制歧視大陸商品實在太多,他(大陸)採取報復制裁不意外。」…
2024-01-09 22:03 林庭瑤 台灣總統及立委大選倒數4天,中國商務部9日晚間公布,陸方自2024年元旦起已取消ECFA早收清單12項石化產品優惠關稅,但民進黨當局至今未採取有效措施取消對大陸的貿易限制。陸方正研究進一步採取中止ECFA早期收穫農漁、機械、汽車零配件、紡織等產品關稅減讓等措施。陸方此番操作是否會影響台灣選情,成為外界關注焦點。 ECFA前談判代表、海基會前副董事長高孔廉接受《風傳媒》採訪指出,如果商務部在大選前發布制裁名單,大陸就是在替民進黨助選的政治動作,非常不智。 台灣大選倒數四天,中國商務部官網9日晚間以「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中止『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』部分產品關稅減讓進展答記者問」發表新聞稿稱,根據大陸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2023年12月21日公告,自2024年1月1日起,大陸方面已對原產於台灣的丙烯、對二甲苯等12個稅目進口產品,中止ECFA協定稅率,按現行有關規定執行。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指出,自公告發布以來,民進黨當局未採取任何有效措施,取消對大陸的貿易限制,反而搞政治操弄,企圖栽贓甩鍋、回避責任。目前,有關部門正依據ECFA相關條款和有關政策法規,研究進一步採取中止ECFA早期收穫農漁、機械、汽車零配件、紡織等產品關稅減讓等措施。 陸委會回應,有關兩岸貨品貿易爭議問題,我方已多次提議,願在既有架構下與陸方協商,但中共目標顯然是介選,對我方建議完全充耳不聞。陸委會指出,中共謊稱不介入台灣選舉,但卻一再利用各種手段介選,試圖影響我國選民的投票行為。 根據2011年元月起生效,開始實施關稅減免的ECFA早期收獲清單,我方有539項產品列入,其中石化塑膠、機械設備、紡織為金額最高的前三大產業。經濟部表示,我方一再呼籲在WTO架構下協商貿易壁壘議題。農業部指出,農產品早收清單現存品項銷陸逐漸降低,影響有限,關稅減讓僅417萬美元,我國仍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市場,包括中國大陸。
2023-12-15 16:11 林庭瑤 中國認定台灣構成「貿易壁壘」,海貿會會長高孔廉研判,中國可能會在台灣大選後進行「報復措施」。(資料照,蔡親傑攝) 2024大選倒數1個月,中國商務部15日提前公告調查結果,認定台灣對中國大陸的限制措施構成「貿易壁壘」。海貿會會長、海基會前副董事長高孔廉接受《風傳媒》採訪時研判,陸方的報復措施,可能在台灣大選後對台實施單邊制裁;至於是否中止ECFA(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),陸方應會在520期間決定,在總統蔡英文下台前做個了結。 高孔廉指出,從中國商務部公布的調查報告可見,原本今年3月17日提出的貿易調查僅有食品土畜、五礦化工、紡織品三個領域,調查期間加入了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、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。因此,這次調查台灣貿易壁壘的領域,擴大到矽晶圓、太陽能等相關產品。 根據調查報告中,以台灣進口的蘋果為例,指2022年台灣從日本、紐西蘭、美國、智利進口蘋果金額約為2.5億美元,包括蘋果在內的大陸水果業者對台喪失的潛在出口至少達1.7億美元。高孔廉說,他曾經跟海協會前副會長鄭立中在談判時,鄭立中就反映,「台灣自己不生產蘋果,從美日進口那麼多的蘋果,為何不能從大陸進口呢?」 調查報告指出,除了蘋果,還有大蒜、蘑菇、木耳等,大陸蔬菜產品無法進入台灣市場,喪失的潛在出口額約2.5億美元。由於台灣農村的長期缺工和人口老化,採收蒜頭越來越難叫工,老一輩人口凋零,因此種植面積大量減少,高孔廉說,「台灣市場多次出現『缺大蒜』的情況,為何不能從大陸進口大蒜?」 林佳龍指中國介選 高孔廉:民進黨只會政治化問題…
第 1 頁,共 39 頁